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

行為盲點篇 - 你為錢工作?還是錢為你工作?

 

大學畢業後,小陳在家人建議下苦讀通過普考,取得公務員資格。在外人眼中是擁有鐵飯碗的幸運兒,但是他卻經常是一張撲克臉,鮮少有笑容。

小陳覺得自己不快樂的原因有二:因為他當了五年的公務員,幾乎都在同一機構,工作內容也幾乎沒有變動。雖然公務員有終身俸,但只要想到為了一份薪水,還要再過25年一成不變的生活,不免心生憂鬱。

除此之外,小陳唯一的嗜好就是看電視或上網蒐集股市投資訊息,期待靠股票投資賺大錢,就能提早退休。只是他並非專業投資人,選股都是聽各路明牌,結果總是賺少賠多,因此心情也隨著股市漲跌波動起伏。



對小陳而言,工作是為了賺錢,賺錢是為了投資,卻沒有帶來快樂的生活,讓小陳想問究竟工作和金錢的意義是什麼?



【富觀念】快樂來自於人心,善用金錢才有價值



公教人員是上班族中最有機會達到財富自由的族群,因為擁有穩定的薪資收入,不用擔心工作轉換可能造成收入改變,只要能夠徹底執行,應該都可順利達成中長期的理財規劃目標。

只是「理財要先理心」,小陳應該想想賺錢的目的是什麼?金錢累積的財富,可以創造有形的資產,但是妥善運用金錢過好生活,卻能創造無形的價值。例如假日到處旅遊、嘗試不同休閒娛樂,雖然會有花費,但是產生的滿足感和快樂,會讓人覺得工作賺錢是值得的。或是,花錢去參加專業投資的教學課程,好好瞭解股票投資的「眉角」,不但可以增加專業知識,解開打開投資的盲點,順利賺到財富。

美國諺語說「做對的事,不如把事情做對」,追求財富有各種方式,但是觀念對了,方法就會對,人生才會因此富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